“商业数据分析与决策”微专业(以下简称“微专业”)面向教育部“双千”计划,践行新文科理念,深度融合新兴产业经济与贸易、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技术,精准对接智能商务等国家战略领域。微专业以大数据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商务贸易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打造以大数据科学素养、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及其场景应用为核心的一组序列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活动,助力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技术+商业决策”交叉双核能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性。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大数据场景下商务贸易中的挑战与机会,形成良好的数据素养与决策思维,熟悉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培养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能力,更好地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经济与贸易等商务实践中的分析与决策问题,并建立数据分析与自身主修专业学习的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要。
1. 培养目标
微专业不限主修学位类别。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商业思维、数据素养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用工具;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数据分析思维与方法解决不同商业场景的决策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数据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微专业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结合主修专业,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实践“数据驱动决策”的新型专业技术或综合管理人才。
2. 课程设置
标准学制:2学期
修读学分:12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性质 | 开课学期 | 开课校区 |
1 | 数据分析与决策基础 | 2 | 必修 | 2025年秋季 | 翡翠湖 |
2 | 产业与贸易政策:中国与世界 | 2 | 必修 | 2025年秋季 | 翡翠湖 |
3 | 国际商务 | 2 | 必修 | 2025年秋季 | 翡翠湖 |
4 | 商业数据分析 | 2 | 必修 | 2026年春季 | 翡翠湖 |
5 | 数字贸易统计 | 2 | 必修 | 2026年春季 | 翡翠湖 |
6 | 大数据分析与社会发展 | 2 | 必修 | 2026年春季 | 翡翠湖 |
3. 招生计划及招生对象
2025年计划招生60人。面向合肥校区2023级在校本科生,专业不限。
4. 招生要求
对商业数据分析与决策发展有强烈使命感,有志于从事商务贸易领域的工作;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
5. 选拔方式
报名成功后学院统一安排面试。
地址: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科教楼B1004
联系人:魏老师 张老师
联系电话:0551-63831819 62905125
QQ 群:1046852459
6. 报名时间及方式
7月1日-7月11日,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申请,逾期不予受理。具体操作流程见附件。
【师 资 团 队 简 介】
彭飞,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中宣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理论与数字治理研究,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在《经济研究》(4篇)《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主笔咨政报告获得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正面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纳10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奖励10项。
刘晴,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国贸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区域创新,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China Economic Review》《Citi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二等奖、安徽省社科奖三等奖等。
陈亚,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效率与生产率分析、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周志翔,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科技以及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各一项,出版教材《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先后指导“互联网+”“挑战杯”国家级奖项。
李影,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应用经济统计、财政核算、碳排放核算等方向研究。主持省级课题4项,市级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互联网+等比赛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在《经济经纬》、《统计与信息论坛》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王琼,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开发教学案例12篇,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等案例库。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等教研项目3项,获第五届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一等奖。
陈紫若,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网络分析、创新网络动态演化与机制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丁晓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产业链安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4项。
屠雪永,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资产定价、量化投资与金融科技,具有统计数据分析与金融经济学背景,目前已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统计研究》、《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Economic Modelling》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课 程 简 介】
数据分析与决策基础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已成为驱动科学决策和管理创新的关键资源。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高度不确定的决策挑战,掌握数据分析方法、理解统计逻辑、具备扎实的数据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本课程以“理解数据、提炼信息、辅助决策”为主线,融合统计学原理、计算工具与真实案例,系统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统计决策素养。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数据基础分析与统计决策模型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模型构建与推断、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等,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讲解如何借助现代统计工具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和分析方法,提升其基于数据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课程特色
课程紧密结合统计理论与现代数据分析工具,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强化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探索数据背后的问题与答案,提升其在复杂情境中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融合经济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注重跨领域综合训练,系统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逻辑思维与系统分析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科研、商业分析或政策制定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与贸易政策:中国与世界
从新能源、人工智能到半导体芯片等,新兴产业的国际贸易政策不仅推动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还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与国际竞争力。本课程聚焦新兴产业国际贸易政策,引导学生洞察其重要性,理解国际竞争的复杂格局,尤其是中美技术竞争中的关键挑战,帮助学生运用新方法、新视野、新工具来理解中国与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规律。
课程内容
课程从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课题融合、实地调研、专题讲座五大方面着手,深度剖析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将通过全球产业政策的文本分析揭示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新兴产业的战略规划及其核心导向;通过社会网络分析重点介绍中美技术竞争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芯片产业的技术封锁和中国的应对策略;通过专题讲座与课题融合等帮助理解中国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以及链式、代际发展特色;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真实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征以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
课程特色
本课程特色为从多学科角度剖析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特征,充分发挥“文科+工科”的多学科背景优势。结合实际案例、国内外热点问题、数据操作分析等,引导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模式。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与邀请相关半导体领域专家,形成“固理论基础--融技术问题--析实际案例”教学方式,旨在打造一个跨学科的学术平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国际商务
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与持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从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到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型开放,再到数字经济赋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商务领域既面临新机遇,也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规则博弈等挑战。本课程旨在培养熟知国际商务规则、掌握本土特色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
(1)全球化浪潮与中国坐标。从全球化视角切入,引领学生理解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商务的宏观态势,剖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演变,如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加工逐步迈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历程。
(2)国家差异中的文化与经济交响。深入剖析经济发展、文化、伦理等国家间差异,结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经济模式、文化价值观、社会责任理念等方面的碰撞与融合案例,让学生领略国际商务多元差异中的中国智慧。
(3)贸易投资环境与中国行动。系统阐释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外直接投资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融入中国推动多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
(4)全球货币制度与中国印记。围绕外汇市场、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资本市场展开,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举措等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5)国际企业的战略与组织。详述国际企业战略与组织架构,分享华为、比亚迪等中国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国际化扩张中独特的战略布局与组织变革经验,以及在进入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过程中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策略。
(6)国际企业的职能。覆盖出口进口、生产供应链、营销、人力资源、会计财务等国际企业职能,引入大量中国本土企业案例,如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营销创新、中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资企业海外人力资源本地化管理等,将理论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
课程特色
经典教材融合本土实践:以经典教材为蓝本,深度嵌入中国国际商务发展中的政策创新、企业实践、案例故事,实现理论知识与本土经验有机融合,通过启发式研讨、案例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沿热点追踪:紧密关注中国国际商务领域的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如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绿色贸易发展、全球产业链重构下中国企业的应对等,拓展学生视野。
实践导向鲜明:通过模拟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调研、企业实地参访、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国际商务实务与实际问题的感知,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商业数据分析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商业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数据驱动决策成为商业竞争的关键。企业亟需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商业洞察、优化运营管理,而市场对兼具数据技术、商业逻辑与管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商业数据分析》课程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商业分析方法,提升数据建模与决策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课程内容
课程以商业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为主线,涵盖描述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分析的全景式内容。从商业数据分析导论入手,系统讲解描述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基础方法,深入剖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预测性技术,以及线性优化、决策分析等规范性方法,还涉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模型。通过综合评价方法与商业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掌握从数据准备到商业决策的完整分析流程,培养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
课程特色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 + 实践应用 + 思政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讲授、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概率论、运筹学等先修知识与商业场景深度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定量分析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外案例分析与课堂汇报强化实践技能,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课程特色在于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实用性,既教授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又强调商业逻辑与管理思维,培养懂数据、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分析与社会发展
身处一个被大数据重塑的时代,你是否好奇海量信息如何揭示社会发展的脉搏?《大数据分析与社会发展》课程将带你超越技术表象,深入探索大数据智能如何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商务贸易、城市形态、医疗健康、文化传播、国际政治等社会领域,同时直面其带来的各类挑战与全球治理新命题。本课程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合前沿实践与深度思考,助你掌握驱动社会进步的“数据之力”与“洞见之能”,赋能未来担当!
课程内容
本课程系统构建大数据分析与社会应用的关联图谱,涉及大数据与AI核心概念与技术工具;大数据分析在社会分析中的创新实践;大数据在商务贸易、城市形态、医疗健康、教育金融环保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数据隐私、AI伦理与社会影响;以及大数据驱动下的国际经贸变革、全球数字治理与跨境数据流动。核心聚焦于分析技术在真实社会场景中的赋能与挑战。
课程特色
推行“目标导向(OBE)×项目导向(PBL)”教学模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全球经贸发展趋势,提炼基于真实项目与特征事实的问题链,筑造批判性思维能力导向的创新链,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驱动的工具链,融合商务贸易、城市变革、产业创新等多维场景链,实现从“记忆”到“创造”的学习阶段跃升。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移动课堂、模拟实验、前沿讲座等多种模式,实现“知识应用”向“价值传递”的升华。
数字贸易统计
本课程聚焦于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贸易活动的量化测度与分析,系统讲授数字贸易统计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法。课程将深入探讨如何识别、界定和统计日益复杂的数字贸易形态(如数字订购商品与服务贸易、数字化交付服务),涵盖关键统计框架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平台数据等新型数据源在贸易统计中的潜力与挑战。学生将学习运用统计工具分析数字贸易的规模、结构、流向及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掌握解读官方数字贸易统计数据、评估数据质量并识别趋势的能力,为从事商业分析、政策研究或国际贸易实务奠定坚实的量化分析基础。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为背景,系统解析数字贸易的统计边界与分类标准最新框架),重点探讨数字订购贸易(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数字中介服务)、数字化交付服务(云服务、数字内容、ICT技术支持服务)的量化测度方法;深度剖析国际组织(WTO、OECD、IMF)与主要经济体的数字贸易统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Python/R语言进行贸易数据清洗、整合及可视化分析;通过案例精解全球数字服务贸易链、数字关税政策效应、数据跨境流动监测等热点议题,培养学生构建数字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估数字贸易增加值统计偏差、解读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核心技能,最终具备独立完成数字贸易统计报告及政策建议书的能力。
课程特色
本课程深度融合国际前沿统计标准与数字技术工具,构建“理论-方法-政策”三维体系:一方面,聚焦数字服务贸易测度、数据跨境流动统计、等新兴议题,以及数字关税与贸易壁垒政策评估难点等,强化学生实战训练;另一方面,联动企业沙盘推演中国/欧盟政策案例,培养兼具统计框架应用能力、大数据分析技能及政策建言输出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