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战略任务之一。迎接新工业革命,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是打造安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安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安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世界制造业发展演进的新趋势,出台《安徽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推进方案(2017-2020年)》,推动制造业由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实现了服务型制造的快速发展。目前,安徽各类制造服务化的新业态开始形成,服务型制造的规模效应业已显现,尤其是在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中,涌现出合肥通用院、阳光电源、劲旅环境、惠而浦(中国)、容知日新、安徽合力业等一大批优秀的服务型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安徽服务型制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制造企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偏弱、服务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平台支撑有限、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构建等。当前,世界服务型制造正朝着智能化、标准化、全球化、集成化、信息化、品牌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安徽要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必须顺应产业变革这一新趋势,坚持创新引领、市场主导、融合发展、开放合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服务型制造公共平台建设。在平台建设目标上,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安徽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解决制造业共性需求;在平台架构体系上,推进面向重点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和面向重点区域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确定合理收费标准;在平台服务模式上,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整合本地服务型制造优势资源,吸引国内外服务型制造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平台运营管理上,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支持服务型制造业成果交易与展示、人才培训、专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平台服务内容上,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完善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信息增值服务等。
发挥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的集聚功能。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推动服务型制造业链协作与集群发展,建立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科研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引进制造业与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并举,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并重,围绕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招商,实现项目与人才的良性互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通过基础设施和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企业间共性技术集中开发、产业市场共同培育开发,推动服务型制造示范区的协调发展;优选与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带动性强的示范项目、示范平台与示范企业,加大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的经验总结与推广力度,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注重服务型制造人才的培育与引进。积极探索适应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联合开展服务型制造人才定制、选拔与培训,培育造就一大批国际化、职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熟悉研发、设计、制造、物流、分销、安装、试验、检测、维修、回收等全价值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服务专家。在服务型制造高端化复合型人才引进上,设立专项人才引进基金,启动紧缺人才引进工程,优先引进一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掌握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专门的人才信息供求平台,加强服务型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人才信息发布、人才水平评价、人才跨行业跨区域交流与人才激励政策出台,大力提升针对服务型制造人才的服务能力。
完善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安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谋划、引导与协调,实时监测与统计分析国内外与安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促成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制造业差异化技术创新与服务转型;落实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化转型的人才、知识、金融、土地、财税等政策,完善安徽重点产业、重点专业市场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成面向用户需求的技术知识共创、服务模式创新与服务流程再造,加快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优化服务型制造产业组织设计,鼓励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制造与服务分离”,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即大企业围绕主体业务与核心业务向产业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拓展,向个性化定制平台、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产品智能化总装平台与产品全周期服务平台开发拓展,中小微企业则深度参与全生产链与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积极与大中企业协作配套,向专精特新制造发展,争做产品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